2017年已經過去,國內鈦企業既經歷了“鈦”不簡單,更多的是“鈦”不容易。一年來,中國鈦產業的發展是冰火兩重天,鈦白粉行業2017年著實是火了一把,鈦白粉的產量和價格是量價齊飛,用“繁忙”兩字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可是同為鈦礦為原料的鈦加工材制造企業卻是冰冷一片,市場依舊很低迷,真可謂是“冰鍋冷灶”,但是通過這些年的不斷改革創新鈦加工材行業也滲入了絲絲暖流。回顧2017年真可謂是“鈦”不簡單,“鈦”不容易,“鈦”不平衡。展望2018年,個人認為將會是“鈦”不一樣。
“鈦”不簡單。說起來鈦合金材料2017年真的是“鈦”不簡單了,毫不夸張的說是風頭正勁,國產C919大飛機試飛成功、國產水路兩棲飛機AG600試飛、殲20開始列裝、4500米國產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通過國家驗收、國產11000米深潛器載人鈦合金球艙開始研制、天宮系列空間實驗室發射成功、最大的PTA裝置發運浙江嘉興、全球首座鈦合金佛像在河北省邯鄲市磁縣都黨大佛山建成、就連民用的鈦保溫杯也出口日本了;這些新聞讓人們不斷地去認識鈦,“中國制造”的鈦產品讓國人驕傲,讓我們這些關注鈦、從事鈦產業的人士興奮不已。
“鈦”不容易。2017年已經過去,全年鈦加工企業真的是“鈦”不容易了,先是鈦白粉價格可著勁的上漲,從2016年底開始一直到2017年的年中,市場表現實在是亮麗,漲幅高達50%以上,鈦白粉行業的驚人業績,不僅僅讓業內企業賺足了利潤,也讓鈦行業內的企業興奮不已,許多業內人士對鈦產業的發展持樂觀態度。*ST釩鈦發布2017年業績預告稱,全年凈利潤有望達到8.3億-9.3億元,可是2016年虧損額高達59.88億元。據業績快報,僅龍莽佰利一家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03.55億,同比增長147.49%,實現凈利潤24.93億元,同比增長463.95%。鈦白粉價格的上漲也使得鈦礦價格節節攀升,走出了先大漲后小幅攀升的走勢。再看看國內鈦加工材行業真可謂是波瀾不驚平平淡淡,上游海綿鈦加工企業隨著鈦礦價格上漲也呈現出了大漲態勢,以鈦加工材企業需求的海綿鈦價格(以0#海綿鈦為例)從2016年1月份的最低點41,000元/噸上漲到目前66,000元/噸,現在基本上穩定在6.5萬元左右,上漲幅度也達到50%以上。鈦白粉和海綿鈦的市場價格維持高位,也為鈦精礦價格堅挺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據有關機構測算,鈦精礦的毛利率高達70%左右。可是海綿鈦下游鈦加工材企業就沒這么幸運了,海綿鈦價格好不容易“微爬”到70,000元/噸的報價,結果又被打回到了65,000元/噸的市場報價,更讓海綿鈦企業郁悶的是海綿鈦價格下調的同時,鎂錠還在漲價,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鎂價大幅反彈,月漲幅約500元/噸。據有關人士分析,如果軍工、民品等新領域沒有需求的大幅增長,海綿鈦價格相當長的時間只能在60,000/左右上下行走。其實看看去年鋼、不銹鋼、鋁材、銅、鋅等生產企業的利潤報表,再看看鈦加工材企業的利潤報表,不僅僅讓鈦加工材行業汗顏,也讓我們越發覺得鈦加工材規模的渺小(這里不包括鈦白粉的企業利潤貢獻)。雖然鈦礦和海綿鈦都在漲價,可是鈦加工材產品價格卻一直比較穩定,這使得海綿鈦價格上漲的部分需要被鈦加工企業內部消化,無形中增加了生產企業的成本,也加快了鈦加工材企業的“清洗和凈化”。以寶雞涉鈦加工企業為例,原來鼎盛時期700余家涉鈦企業,現在僅剩300余家還在生產,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民品市場競爭更是非常激烈,僅以鈦水杯市場為例就可以說明問題,目前鈦保溫杯的市場售價600元-1000元,價格比普通保溫杯高出10倍左右,高額的利潤讓許多企業匆匆入市。其中博友制鈦、極致鈦業兩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在2017年突然出現在鈦行業企業的面前,兩家企業原來都不是鈦加工企業,涉足鈦產品以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生產的鈦保溫杯、鈦炊具也各具特色,為鈦日用品的推廣貢獻了智慧。先是博友制鈦的鈦鍋獲得德國iF、紅點兩項設計大獎,并在中央電視臺開播推銷鈦炊具的廣告,并將鈦炊具專柜開設到了國內幾十個大中城市。極致鈦業也悄然崛起,也先后在各大城市開設鈦炊具專賣店,鈦炊具市場表面看似平靜似水,實際水下是暗潮涌動。還有許多新涉足的鈦民用品生產企業不斷涌入鈦深加工行業,他們的介入讓我們這些業內人士感覺鈦的民品市場一方面是百花齊放;另一方面是很難做。這些鈦民用品生產企業對鈦產品的執著程度,也讓我們感覺到涉鈦企業的艱辛和不容易。2017年一面是鈦白粉企業賺的盆滿缽滿,一面是鈦加工材生產企業苦苦支撐。真可謂是“鈦”不容易了。